top of page
搜尋
  • 作家相片JIPING

有效解決壓樑的方法 (其中一種)

已更新:2022年5月24日

台灣建築中普遍存在著樑與柱。


「樑」令人感到壓迫,傳統上大家都喜歡避開樑,例如:樑下不要放桌子、床。


如果有些預算,可以透過天花板造型,將樑包在新做的天花板上,就不會感受到樑的存在,壓迫感也隨之消失。


可是,越是新建的大樓,樑和柱都特別的厚實,樑下高度也越來越低。



近年來工地實測的結果,樑下高度已經常常出現20Xcm這種令人難以接受的數字了。


來找制平諮詢室內設計的朋友,常常會問我們「到底要如何解決壓樑的問題?」


首先,要先體認到「必無可避,必須正向面對」


由於建築結構的進步,細細小小的樑已經越來越少見。尤其,現在大多集合住宅都是超過16樓以上的高樓層建築,夠強壯的樑柱才能夠支撐起整棟建築物。樑柱厚實這樣的趨勢無法避免。


再說,寸土寸金,現在的房型都不比早期,公設多,實內少,現在的房間大小,與二三十年前的房間大小已不可相比了。要閃掉那隻樑,真的很有難度!


因此,與其去煩惱、懊惱無法把樑拆掉 (你還真的不能拆掉他啊@@) ,不如去正面思考如何修飾它。


傳統的觀念讓我們先入為主,認為樑下就是被「打壓」,可能造成事業不順、感情失和。

但在台灣以外的地方,大家也會有這樣的感受嗎?可能不盡然。


換言之,要先捨棄掉壓樑是不好的這樣的想法。

樑保護我們的安全,是結構健全建築物的好朋友!



其次,要了解「樑造成壓迫感的原因」


那麼,樑造成壓迫感的原因到底是甚麼呢?為何大家對樑如此忌憚?如此憂慮?


制平設計總監Robin認為:「樑之所以造成人們各種負面想法,最主要的原因是─陰影」


因為有陰影,人類可以直覺地體認到天花板上有一個量體存在,近在咫尺。


且,未經過室內設計規劃/照明規劃/軟裝規劃的住家,室內光源常常只會來自於天花板正中央的吸頂燈,無論如何加強吸頂燈的亮度,樑下永遠是暗暗的;戶外有光線引入室內時,樑也會遮擋掉部分光源,造成樑的週邊顏色也是暗暗的。


這樣的特性,造成我們對樑的存在十分介意。


傳統作法總是圍繞著「如何才可以把樑包掉」,早期樑的量體沒有這麼大,天花板包上去,也不會覺得天花板的高度降低了;但是,在新式建築物裡,樑的高度本就很低,若仍一意孤行,樑只會越包越大隻,天花板越做越低。捨棄掉的,就是其他空間的高程,反而虧大了!


解決壓樑煩惱─把樑轉換成裝飾物


解決陰影,緊扣一個想法:如何把樑轉換成裝飾物?


可以從兩個面向著手,其一,是提供燈光照明;其二,是改變樑下材質。


我們就以前面的案例照片其一來看看,如何用燈光照明與材質改變,來解決樑的壓迫感。


BEFORE 改造前

這是一根橫亙在天花中央的大樑,如果真的要把它包起來,大概整個天花高程都被犧牲掉了。

業主也是十分苦惱。


當設計師向業主表達「你必須正面迎戰!」常常都會得到業主疑惑的表情。

經過專業分析後,大多業主都可以理解並接受我們的做法。


BEFORE 改造後





樑下材質改變會讓你自動地把樑與天花板分開,你會開始把它看作「不隸屬於天花板的元件」,因此就不會常常覺得天花板很壓迫。取而代之,你會開始雀躍于「我們適用哪塊漂亮的木皮色,來修飾它呢?」


樑的側邊不包覆,但追加光源,創造光影漸層,也是修飾的一種方法。


透過這樣的改造,這隻樑就不再是惹眼、笨重的大樑,而是空間內的裝飾物。



還有更多可能的解決方式!


以上的做法,比較偏向硬裝工程,根據你的喜好與預算,我們還有許多不同的修飾方式。

如果再考慮軟裝搭配,變化就更為多元了。


想了解更多美化空間的作法嗎?

238 次查看0 則留言

Comments


bottom of page